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成员王大志教授课题组综合运用宏基因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手段表征了印度洋北部寡营养海区微生物群落(0.2-1.6 µm)的遗传特性与蛋白表达。研究发现,该海区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主要由光营养型微生物,如蓝细菌、SAR11细菌等构成。群落变化的主控因子为盐度和温度。由于环境扰动,群落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均发生了代谢调整,但并不一致。基于此,我们提出不同分子水平上的代谢调整是群落保持稳定结构的重要机制。该成果阐明了寡营养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环境驱动及应对环境变化保持稳态的机制。该成果对整合组学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研究寡营养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机理提供了参考,该成果目前在国际期刊《Marine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处于刊印阶段。
2021年10月27-29日,团队成员王大志、谢彰先受邀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并在28日的“海洋组学与全球合作”板块上做了题为“Marine Microbiomics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的邀请报告,同时参与了全球海洋微生物计划(Global Ocean Microbiome Project)的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