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海洋藻类保种中心Center for Collections of Marine Algae
技术服务
藻株分离流程
发布日期:2014-5-5

一、单细胞分离流程

二、具体步骤

1.样品采集

u 水样:海水;海湾、码头等;滩涂、养殖场、盐场的小水洼;
u 水样体积:50~2000毫升。(保留原位海水)
u 现场参数:测定水样的温度和盐度,供分离、培养时参考。

2.单细胞分离

u  微吸管分离法

   玻璃管在酒精灯上拉成直径0.08-0.16毫米的微管

u  平板分离法

   合适的培养液,加入1-1.5%的琼脂 ,倒平板,划线培养。

u  水滴分离法

   藻液稀释 ,分成若干小水滴,显微镜筛选单细胞水滴

u  稀释分离法

   用过滤后原位海水稀释,细胞分布均匀,直接用10μL移液枪挑取到单细胞,水滴清洗。

3.形态学鉴定

样品预处理,图像采集,图谱比对。

4.分子鉴定

u  现代分子技术能够快速,便捷的判断种类的范围,是传统形态学分类的重要补充。

u  目前主要用于藻类分类的有: 核糖体 SSU rDNA, LSU rDNA, ITS1+5.8s+ITS2.

u  对于特定的种类某些基因有其特别的分类意义。如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chloroplast 23S 在共生藻属B系群种类区分上的重要意义。

u  近年ITS2二级结构在藻类分类上的运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uSSU具有很好的保守性,通常用于属和属意思的分类单元。
uLSU各个区间的保守性不同,有些区间保守性好(如D1区)有些区间变异性高(如D2区),通常用于属间和种间区分。
uITS变异性高,通常用于种间和种内分类单元的区分。
uITS2二级结构保守性很好,可用于大范围的分类单元。